欢迎访问

通栏广告测试

油城大庆何以问鼎“冷水鱼之都”

2024年04月11日 09:07:50

又到开江季,盼尝冷水鱼。

清明时节,连环湖上冰水相浸,蓝白色交杂的湖面吹拂着春风的气息。

“大概再过半个月,就能吃开江鱼啦!”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总站站长梁辉说:“冰层下的水温大约4℃,依靠着秋天积累的脂肪,冬天的鱼基本不吃不动,且排空了体内的杂质,所以开江鱼才好吃。”

不曾冰封过,自然无开江。开江鱼是北方人独享的美味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黑龙江冷水鱼在全国水产品中独树一帜。

2023年12月27日,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大庆市“中国冷水鱼之都”称号,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授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鳙鱼“全国首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”称号。

因油而兴的大庆,如今又以自然生态渔业唱响全国。

冬捕鱼跃

人放天养“鲜”声夺人

大庆素有“天然百湖之城”美誉,多条河流流经这里,“湖、库、沟、塘”网状分布,其中松花江、嫩江流经大庆市达435公里。

据大庆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,大庆市总水域面积440万亩,可养殖水面282万亩,占全省近40%。绿色健康养殖面积158万亩,占总养殖面积的75.2%。既有鲤、草、鲢、鳙、鲫等传统鱼类,也有鳜鱼、黄颡、鲶鱼等经济鱼类,还有大银鱼、河蟹等名特新品种。

“仅在我县,单体湖泊超过万亩的就有33个,最大的接近18万亩。但我们没有一家饲料厂,几乎全部是人放天养。因此我们也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。”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李明介绍,与南方养殖方法不同,大庆以大水面增养殖为主,基本上不投喂、不施肥用药,采取“轮捕轮放、人放天养、不投饵药”的生态养殖方式,鱼体应激小、喂料少、患病少。为了觅食,鱼类要进行大量运动,鱼肉因此韧性好,加之漫长的越冬期会使鱼类进行自身消耗,使得肉质变得更加细腻、紧密。

除此之外,大庆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寒冷的气候条件,为池塘自身水体净化提供充足的时间,减轻水体“富营养化”的发生;池底淤泥沉积慢、引发异味的某些蓝绿藻等微生物少,因此鱼体无“土腥味”。加之长达3至4年的生长周期,有利于鱼类糖、脂肪酸、氨基酸特别是鲜味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积累,叠加水质弱碱性的因素,氨基酸、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养殖区。

肉质弹性大、脂肪含量低、无异味……大庆冷水鱼以品质赢得市场。截至目前,大庆市盛产70余种鱼类和虾、蚌、菱角等水生生物,占全省67%。全市水产绿色、有机认证品种20个,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7个,“连环湖鳙”“连环湖鳜”“连环湖麻鲢鱼”“石人沟鲤”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收获的喜悦

鱼跃蟹舞 精彩迭出

祭湖,醒网,起鱼……在“鱼把头”的带领下,百名渔民唱着高亢嘹亮的号子,将千米巨网拉出冰面,大大小小的鱼儿活蹦乱跳在网中跳跃、翻滚,异常壮观。

2023年12月27日,2023年黑龙江“冷水鱼·冬捕季”系列活动在杜尔伯特开幕。来自全国各地近万名游客齐聚连环湖畔观冬捕盛况。据统计,开幕式当天,全县冬捕量达到100多万斤,其中西葫芦泡单网捕获鲜鱼30多万斤,当天销售冬捕鲜鱼60万斤,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。

作为闻名遐迩的传统重工业城市,近年来,大庆从各个方面寻求转型与突破,其中就包括了做优、做强冷水渔业,践行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等重要举措。仅仅在2023年就有一系列以大庆冷水鱼推广为核心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:

2023年,大庆市先后完成《关于大庆市渔业发展情况的报告》、制定《2023年大庆市弱碱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;

4月15日、28日,肇源、杜尔伯特分别举办开江节、开湖节;

8月1日,“燃情夏日 鱼跃龙江”2023年大庆市首届冷水鱼增殖放流季活动启幕;

9月19日,大庆市首届河蟹节在大庆市肇源县鲶鱼沟河蟹生产基地举行;

11月15日,首届中国(黑龙江)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上,开馆仅一小时,黑龙江北鱼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新旅视界网络科技(无锡)有限公司签订北鱼电商全量运营合作协议,金额达5亿元;

同日,全省首个渔业联合会组织——大庆市冷水鱼产业联合会“优特冷水鱼生产标准”发布,在健全冷水鱼增殖、养殖生产标准,加强绿色、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,强化渔业品牌原产地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;

12月27日,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功举办“中国大庆连环湖第七届冰雪渔猎那达慕活动”,并获得全省“冷水鱼·冬捕季”系列活动“冬捕大典”的永久举办权……

凭借自身实力,大庆冷水鱼“火热出圈”。

据大庆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,2023年,大庆市繁育鱼苗3.53亿尾,水产品总产量突破17万吨、同比增长4.9%,产值超30亿元。累计在松花江、嫩江放流各类经济苗种2427万尾,为持续巩固生态优势,实现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北鱼集团龙江渔业产业园加工车间

“两核”驱动 未来可期

1996年,江苏长江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单金根以银鱼卵粒投放作为开发、养殖投资,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联营开发寒冷地带大银鱼的繁育和生产。经过20多年的科学探索和养殖,来自太湖的大银鱼已经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形成了稳定的产量,2023年产量达到2000吨,接近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,且掌握了定价权。

如今,杜尔伯特的大银鱼已经出口到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,成为县里的创汇产品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续两届荣获“中国大银鱼第一县”称号。

以大银鱼为代表,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渔业可谓风生水起。自2016年提出“将水产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”目标以来,目前全县可养鱼水面154万亩,占全省可养鱼水面的22.9%。2023年,全县水产品总量5.82万吨、实现产值10.7亿元;水产加工产量5000吨、产值超过2亿元;休闲渔业实现产值2.6亿元。

然而,既然是“中国冷水鱼之都”,耀眼的成绩就一定并非杜尔伯特所专有。与之遥相呼应的是肇源县。2023年,肇源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5.47万吨,同比上年增长4.8%;渔业总产值10.34亿元,同比上年增加11.5%。其中,河蟹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,年产河蟹突破3500吨,河蟹总产值达到2.38亿元。鲶鱼沟养鱼场是省内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,发挥本土扣蟹养殖技术优势,年产河蟹750吨,产值3560万元,利润1745万元。

全县创建了茂兴湖水产养殖场、八家河示范养殖场、鲶鱼沟养鱼场等10个国家级养殖示范场。有5家企业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备案了“肇源江鱼”“南湖”“八家河”“鲶鱼沟”“青花湖”和“二节汀”6个水产品品牌。

“两核”驱动,给大庆水产业带来丰沛的前进动力。

在杜尔伯特、肇源带动下,如今的大庆已经开始全面推进包括“四大家鱼”养殖带、“天然野生”养殖带、“绿色特色”养殖带的“三带”建设,以及“名特优新”“精品肥鱼”“立体综合”水产品加工产业区的“四区”建设,以此稳定养殖产量和产业规模。

全市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:重点谋划储备大水面和池塘改造、水产品加工及预制菜生产线建设、苗种繁育基地提升等7个板块项目,计划总投资58亿元;建成龙江渔业产业园和真膳美水产品加工项目2个,完成投资3.7亿元,新增鱼丸鱼饼加工、高低温油炸等鱼类加工生产线10条,新增加工产能6150吨;与省水产研究所签订“渔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”,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启动500亩连环湖科学实验基地建设,全面提升渔业科技支撑水平……

通过发展现代渔业,实现渔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使渔业成为大庆新的经济增长点。根据相关部门规划,到2025年,全市将力争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以上,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21万吨以上,渔业一二三产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58亿元,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省内领先水平。


来源:龙头新闻·黑龙江日报

编辑:项丹